實驗室玻璃精餾純化裝置是化學合成、溶劑回收與高純物質制備中的核心分離工具,其通過汽化與冷凝的循環過程,依據混合物中各組分沸點差異實現高效分離。
實驗室玻璃精餾純化裝置的操作看似簡單,實則對細節要求高。掌握規范、安全的使用方法,是確保分離效果、實驗安全與設備壽命的關鍵。

第一步:裝置搭建與氣密性檢查
根據分離需求選擇合適組件(蒸餾燒瓶、分餾柱、冷凝器等),使用鐵架臺與萬能夾穩固固定。所有磨口連接處涂抹少量真空脂,確保密封良好。對于減壓蒸餾,連接緩沖瓶、壓力計與真空泵。搭建完成后,進行氣密性測試:關閉系統,抽真空或加壓,觀察壓力是否穩定,確認無泄漏。
第二步:物料加入與防暴沸措施
將待分離液體加入蒸餾燒瓶,液量不超過瓶體容積的2/3,防止暴沸時沖料。加入1-2粒沸石或磁力攪拌子,提供汽化中心,防止過熱暴沸。若中途停止加熱后需重新蒸餾,必須待液體冷卻后補加新沸石。
第三步:冷卻水與加熱系統啟動
先開啟冷凝器冷卻水,確保水流暢通(下進上出),再啟動加熱裝置。嚴禁先加熱后通水,防止蒸汽未冷凝而逸出。調整冷卻水流量,使餾出液呈滴狀而非細流。
第四步:加熱與溫度控制
采用可調溫加熱套或油浴,緩慢升溫,避免局部過熱。密切觀察蒸餾頭溫度計讀數,當蒸汽到達溫度計 bulb 時,記錄初餾點。根據目標組分沸點,控制加熱功率,使餾出速度穩定(通常1-2滴/秒)。
第五步:餾分收集與切換
使用多個接收瓶,根據溫度范圍切換收集不同餾分。例如,先收集前餾分(低沸點雜質),再收集目標組分,最后殘留高沸點物。對于沸點相近組分,可使用分餾柱提高分離效率。
第六步:減壓蒸餾操作(如適用)
在系統密閉后啟動真空泵,緩慢降壓至目標真空度。待壓力穩定后開始加熱。蒸餾過程中保持真空度恒定。結束時,先停止加熱,待體系冷卻后,再緩慢通入惰性氣體解除真空,防止倒吸。
第七步:結束操作與裝置拆卸
目標餾分收集完畢后,停止加熱。待燒瓶內液體冷卻至室溫后,再關閉冷卻水。拆卸時從上至下依次取下部件,避免用力過猛導致玻璃破裂。